項目名稱:新巴爾虎右旗榮達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鉛鋅銀礦深部資源接替技術改造建設項目采礦工程安全設施設計;
項目位置:榮達鉛鋅銀礦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右旗阿敦楚魯蘇木境內,行政區劃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新巴爾虎右旗阿敦楚魯蘇木管轄。
1、開拓運輸工程規格
(1)主井
井口標高785m,井底標高-80m(包括井底段),井深865m,井筒斷面為圓形,規格為φ5m,采用鋼絲繩罐道,提升容器為11
多繩底卸式單箕斗配平衡錘。
(2)副井
井口標高785m,井底標高-108m(包括井底段),井深893m,井筒斷面為圓形,規格為φ5m,采用鋼罐梁鋼罐道,提升容器為4#雙層單罐籠配平衡錘。
(3)輔助盲豎井
井口標高320m,井底標高-100m(包括井底段),井深420m,井筒斷面為圓形,規格為φ4m,采用鋼罐梁鋼罐道,提升容器為3#雙層單罐籠配平衡錘。
(4)1號進風井
為礦山新掘主要進風井,井口標高780m,井底標高320m,井深460m,井筒斷面為圓形,規格為φ3.5m。
(5)2號進風井
利用原一采區2系統SJ3-2豎井, 上段井口標高815.736m,井底標高625m,井深191m,下段錯段掘進上口標高625m,井底標高385m,井深240m。井筒斷面為方形,規格2.2×2.4m。
(6)1號回風井上段
利用原三采區1號提升井,井口標高812.741m,井底標高400m,井深413m,井筒斷面為方形,規格2.4×3.2m。
(7)1號回風井下段
1號回風井下段為新掘回風井,井口標高320m,井底標高0m,井深320m,井筒斷面為圓形,規格為φ3.5m。
(8)2號回風井
利用原一采區1系統SJ12-3付井,上段井口標高812.912m,井底標高630m, 井深183m,下段錯段掘進上口標高630m,井底標高440m,井深190m。井筒斷面為方形,規格2.2×2.4m。
(9)3號回風井
利用原一采區2系統SJ3-5豎井, 上段井口標高810.127m,井底標高595m,井深215m,下段錯段掘進上口標高595m,井底標高355m,井深240m。井筒斷面為方形,規格2.2×2.8m。
(10)中段運輸巷道
礦山各生產中段運輸平巷均采用直墻三心拱斷面,單軌巷道斷面規格為2.3×2.7m,凈斷面5.76m2,雙軌斷面規格為3.6×3.1m,凈斷面10.25m2。主要采用噴射混凝土支護,厚度100mm,在通過破碎、圍巖不穩固地段時采用全混凝土支護,厚度200mm,部分巖石堅硬完整地段的單軌巷道可不支護。
礦山0m主運輸中段平巷均采用直墻三心拱斷面,單軌巷道斷面規格為2.5×2.8m,凈斷面6.41m2,雙軌斷面規格為4.0×3.1m,凈斷面11.4m2。主要采用噴射混凝土支護,厚度100mm,在通過破碎、圍巖不穩固地段時采用全混凝土支護,厚度200mm,部分巖石堅硬完整地段的單軌巷道可不支護。
(11)溜井
1號及2號礦石、廢石溜井均采用圓形斷面,規格為φ3m,儲礦段高度為25m,為圓形斷面,規格為φ5m。
2、北區通風系統
北區采用雙翼對角壓抽結合的混合式通風系統。設計在20線和22線之間,礦體下盤移動范圍外新掘1號進風井,作為北區的主要進風井,利用原有三采區1號提升井作為北翼回風井(1號回風井),利用原SJ12-1作為南翼回風井(2號回風井)。副井為輔助進風井,在冬季采用預熱。1號進風井和副井在冬季需要對空氣進行預熱。
礦山主扇安裝在回風井附近的440回風平巷內。在1號回風井和2號回風井各安設一臺抽出式風機,在1號進風井下部安設一臺壓入式風機。
新鮮風從1號進風井和副井進入井下,經400m中段,再經輔助盲豎井進入生產中段沿脈運輸平巷,經穿脈進入采場采準天井,清洗工作面后污風再經天井排入上中段回風平巷,再由深部回風井,最終由1號回風井和2號回風井排出地表。
3、南區通風系統
南區采用單翼對角抽出式通風系統。設計利用現有SJ3-2號豎井為進風井(2號進風井),SJ3-5號豎井為回風井(3號回風井)。
新鮮風由3-2號豎井(2號進風井)進入井下,再經深部進風井進入生產中段沿脈運輸平巷,再經穿脈進入采場采準天井,清洗工作面后污風由天井排入到上中段回風平巷,再由回風井,最終由3號回風井排出地表。
4、排水方案
設計在320m中段及-80m中段車場附近設置水倉及排水泵站,并在320m中段設置沉淀高位水池。
井下涌水及生產廢水先排至320m中段沉淀高位水池,沉淀凈化達標后的水再回用井下,沉淀高位水池設潛水泵,在回采400中段、360中段及320中段礦石時提供加壓鑿巖用水及降塵用水。其他中段均由該沉淀高位水池自流供給。
多余水進入320m水倉,由排水泵站直接泵送至尾礦庫。地表水管要采取保暖措施。
320m中段和-80m中段水倉均由兩個獨立的巷道系統組成,總容量1181m3(主水倉容量710m3,副水倉容量470m3),可存儲8小時正常涌水量。水倉與車場巷道采取平通道連接,入口處設在有小絞車硐室的對面。水倉巷內設有與水流方向反向坡、水閥閘門、沉淀池等措施,入水巷、水倉內鋪窄軌,便于清淤。